法人名称 |
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(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) |
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|
12370000495570055G |
法人机构地址 |
威海市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209号 |
注册资金(万元) |
31798.250000 |
成立时间 |
1958-01-01 00:00:00 |
邮政编码 |
264209 |
传真 |
|
企业联系电话 |
0631-5650012 |
电子邮箱 |
lydzhjc@126.com |
公司简介 |
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(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)组建于1958年,是以黄金勘探为主的综合性地勘事业单位。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与开发、探矿施工、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勘查、工程勘察与施工、地质灾害治理、地质实验测试和大地质服务业等方面工作。
六院现有职工1402人,其中在职职工505人,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6人,其中研究员8人,高级工程师84人,工程师130人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、山东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3名,中国地质学会首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——金罗盘奖1人,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省部级劳动模范4人,首届齐鲁工匠获得者1人,建有全国地勘行业唯一的"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"。
现拥有区域地质调查、固体矿产勘查、水工环地质调查、液体矿产勘查、地质钻探、地球物理勘查、地球化学勘查、地质实验测试(岩矿测试)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、岩土工程勘察和土工实验资质十二项甲级资质;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、测绘等多项乙级资质。
建院以来共探明特大型、超大型金矿17处,大、中、小型金矿100多处,累计探明金矿资源量2600余吨,约占全国已探明岩金储量的1/4,依托六院勘查成果建成的金银矿山近百座,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。1985年由六院创立的"焦家式新类型金矿的发现及其突出的找矿成果"突破传统学术观念,填补了国际金矿理论及类型的空白,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,在全国乃至国际黄金勘探业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2006年探明储量51.83吨的莱州寺庄特大型金矿床,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国务院制定的"攻深找盲"战略突破,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笔批示祝贺。六院人载誉奋进,连续在焦家成矿带提交寺庄深部、焦家深部、朱郭李家、纱岭、前陈5个特大型——超大型金矿,累计探明金矿资源量超过700余吨,使得仅仅十几平方公里的焦家金矿田,成为世界级金矿田。2012年以来,在招平成矿带提交大型-超大型金矿床6个,累计探明金矿资源量400余吨。
建院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6项;1992年,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唯一的"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"荣誉称号;2009年至今,连续保持山东省"省级文明单位"称号;2012年,被国土资源部授予"全国模范地勘单位",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"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";2013年,荣列首届"全国百强地质队"榜单第6位;2014年,以"胶东金矿理论技术创新与深部找矿突破"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新时期的六院秉持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,全力提升"英雄地质队品牌、焦家式成矿理论、金矿深部探测技术"为中心的核心竞争力,坚定不移地实施矿业开发、强化大地质服务、推进关键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四大战略。不断延伸产业链,拓宽服务领域,努力打造一支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、探采一体化,具有国际影响的全国一流地质队。 |
营业范围 |
承担基础性、公益性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工作;承担自然资源调查、评价、确权、规划等技术支撑工作;承担重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、监测、预警、防治和应急处置等技术支撑工作;承担相关检验检测和地质实验测试工作;承担地质环境监测、国土空间规划和测绘地理信息有关工作;开展地学研究相关工作。 |